我省名导师工作室建设成效初显

2023-04-09 14:23:55     出处:东方资讯


【资料图】

从2022年4月13日,省组建首批基础教育名导师工作室以来,来自北京、广东、山东、湖南、重庆的吴正宪等5位名导师与省内50位名师(校长)共建工作室,强化中东西部省份名师(校长)在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之间交流和碰撞,其作用不断发挥、工作室运行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追求卓越,工作室规划清晰明确。各工作室立足学员年龄构成、地域分布、业务水平等客观因素,分别制定了工作室及成员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力求完善工作室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助力成员及其领衔工作室凝练教育思想、铸就教学风格、提炼物化教育成果,提升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办学品质和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区域教师(校长)专业发展。

二是活动常态,线上教研显作用。自各工作室组建以来,严格按照职责和制度要求开展研修活动,通过线上研讨、录课互评、直播教研等形式,积极发挥名导师在成员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截至2022年12月底,已开展线上教研活动33场,专题讲座22场,辐射省内教师51899人次,名导师的示范、引领、辐射等三大作用充分发挥。

三是聚焦基础,共学共研“新课标”。自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来,各工作室自觉组织线上学习、研讨活动,不断发挥工作室的区域辐射作用,带动更多老师精准把握新课标的核心内涵,推进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双减”工作决策部署、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等核心目标的有机统一。

四是资源共享,专家辐射范围广。名导师们充分发挥个人在对接一线名师和高校专家方面的资源优势,尽可能为成员提供展示、交流、发展、提升的机会,助力工作室成员在各个层级的教育发展平台中不断提升。刘希娅名导师工作室邀请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专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就新课标修订的内容、标准、亮点作专题报告。

我省首批基础教育名导师工作室定能加速构建四川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和生态,搭建具有时代意义、契合国家战略发展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打造具有四川基础教育特色的强师之路。(据《教育导报》)

标签: